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三“机”鼎立 助2200吨分离塔吊装装车就位——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重”“大”难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7日 浏览量:1838
   

三“机”鼎立 助2200吨分离塔吊装装车就位——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重”“大”难题

 

2018年11月15日力特公司承接的2200t分离塔吊装装车项目顺利完工。

分离塔装车

 

该项目从前期实地勘察、分离塔装车方案确定到分离塔平稳装车涉及多个工程亮点和难点,为力特公司大件吊装业绩增添靓丽的色彩。

 

亮点一

仅用45天!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1. 2018年10月初,公司接到施工任务,迅速组织人员实地勘察、制定分离塔装车方案。

2. 2018年10月19日,项目施工技术方案顺利通过专家审查会审查。

3. 2018年11月5日,项目在5.5天时间内完成3台履带起重机转场、组装工作。

4. 2018年11月9日,分离塔顺利起吊、落位及翻转,等待运输车辆。

5. 2018年11月15日,分离塔顺利吊装装车。

 

施工方案通过专家审查会审查

 

3台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5.5天内在有限场地内转运、组装就位,树行业新高度!

 

1600t主机运输

1250t主机运输

900t履带起重机主臂运输

 

 

亮点二

 3台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抬吊2200吨级分离塔,创行业新记录!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和分离塔资料,项目制定出分离塔装车初步方案:采用SCC16000/1600t履带起重机、XGC16000/1250t履带起重机和SCC9000/900t履带起重机三机抬吊并装车,这在力特公司乃至行业都无先例可循。

 

3台履带起重机同时吊装作业
 

分离塔起吊

 

分离塔落位

 

亮点三

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后,勇于创新,解决“重”“大”难题。

 

力特公司创建的工作室于2018年7月被命名为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迅速发挥团队协作力量,在此次活动中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解决众多施工难点,为今后的“重”“大”施工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施工现场

 

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施工前站班会

 

分离塔成功起吊后合影

 

难点一

软地基处理 

 

针对履带起重机作业区域为淤泥带的施工难题,工作室根据起重机作业特点提出软地基处理方案:对起重机所站立的位置进行开挖换填,以3台履带起重机作业过程中最大接地比压为设计依据,选定D400mm和D500mm预应力管桩基础,上部为800mm钢筋混凝土承台的基础处理方案。

软地基处理前后

 

难点二

3台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同步起升、行走

 

2018年11月9日9时30分,分离塔吊装项目正式起吊。起吊前,分离塔离地200mm,工作室成员检查确认无异常后继续起吊,待分离塔底部超出翻转鞍座最高点500mm后,3台吊机有序平稳行走;翻转鞍座与无接头绳圈的弧形护板间隙不大于50mm,翻转鞍座与分离塔凸起筋板间隙不大于50mm,吊机行走时,SCC9000/900t履带起重机履带与翻转鞍座间隙不大于50mm,行走距离13.5m。11时36分,分离塔吊至翻转鞍座上方;12时30分,分离塔精准放置在翻转鞍座上。


3台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带载行走

 

难点三

分离塔翻转57°

 

分离塔翻转前

 

分离塔翻转后

 

分离塔翻转是此次施工的难中之难,方案策划之初,工作室已重点研究翻转工序,充分考虑翻转工序的复杂性、不可控性,决定采用双层聚四氟乙烯板。在分离塔翻转过程中采用SCC16000/1600t履带起重机、SCC9000/900t履带起重机和XGC16000/1250t履带起重机辅助,通过变幅、起钩辅助翻转。16时55分,分离塔顺利翻转6°;至17时45分,历时50分钟分离塔57°翻转工作完成,分离塔水平角度0.7°符合要求。 分离塔翻转57°对于重达2200t、φ9200mm×128000mm的“巨无霸”来说精细程度非常高,但经过工作室成员的技术控制和精准指挥均得到成功实践。

 

分离塔翻转前后

 

分离塔运输现场

此次2200吨级分离塔抬吊装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体现力特公司大件吊装的实力,也体现工作室成员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及解决“重”“大”难题的能力;以中国能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技术开发平台,工作室团队解决“重”“大”施工难题,将创新成果运用于工程中,不断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安全、高效,回报客户、社会,铸造力特公司品牌。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