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结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年轻时拼命想离开,到了一定年纪后又一直想要回去的那个地方。
我的故乡在农村,1991年那里才通电用上电灯,此前晚上照明点的都是煤油灯。在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当年父母最大的希望是我能考上大学,洗去脚上的泥巴。当我真正通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却发现我不仅洗去了脚上的泥巴,而且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农村土地。户ロ迁出后,我已经与农村的土地绝缘。
前几年每当我返回故乡,总会到田间地头拍几张照片。尤其是在夏日,天蓝水清,看树影婆娑、风吹稻浪,回想起自己少年时的生活,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有故乡而无自己的土地,确实是人生一大憾事。
我曾在故乡这块土地上锄地、拔秧、割禾、打谷、喂猪、放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学之后,这些都是我们要干的活。当到农忙时节,学校会放几天农忙假,我们都要下地去帮大人干农活。这些劳作让我从小就不再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一大清早出门拔秧,看着满田的秧苗,真觉得这不是人能做完的事。起初会非常厌倦,但是等到真的拔完一块地的秧苗,内心总有说不出的喜说。拔秧苗时要有耐心,只能是一次两到三株地拔,一下子拔多株会把秧苗拔断。我很感谢这种磨练,我对生活的很多耐心就是从田地里练出来的。
冬天放牛是个辛苦活。冬天的田里泡着水,能供牛吃的草少。在凛冽的寒风中光着脚淌水放牛的时候,肩上还扛着一条四个脚的长木板櫈,在牛低头吃草的时间空隙里自己也抓紧时间低头在木板櫈上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
在这块祖祖辈辈曾经是“脸对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的土地上,我是很有感情的。少年时候的事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出了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珍惜粮食的习惯。
我家庭前有一棵大叶的古树。那棵古树俊秀挺拔,枝繁叶茂。又累又热的时候,我们会坐在古树底下休息。有时还会在树阴底下铺张席子,睡个午觉。南风吹来,枝摆叶动,偶尔会掉下一只小小的红蚂蚁,将你从美梦中咬醒,留下的是意犹未尽的无奈。五年前开发征地,古树被毁掉了,我的伤心至今仍未平复。那种痛有如失去亲人难于承受的一次生离死别。古树带着它的过去消失了,但我对它的记忆依然崭新如初。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浮华过后,终归诗酒田园。生我育我的故乡,一直是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