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南方都市报:这个“彪哥”很“稳”“静”驾起重机能穿针引线
来源: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3日 浏览量:1513
   

 

  11月2日 《南方都市报》
 

  11月2日,《南方都市报》在题为《这个“彪哥”很“稳”“静”驾起重机能穿针引线——中国能建广东火电起重机驾驶专家林桐彪,听声音就知吊机有何毛病》中报道中国能建广东火电1600吨吊机机长林桐彪。

   林桐彪 中国能建广东火电起重机驾驶专家,现任1600吨吊机机长。曾获得2008年度中国吊车先生大赛(汽车吊)冠军、2009年首届国际吊机能手巅峰赛冠军、中国能建20 17年度吊装技能大赛冠军,两次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林桐彪,这个腼腆的吊机机长,皮肤黝黑,微微拱背。在起重机驾驶员岗位上干了2 4年,他沉心静气,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能力,即使技术再高,也不忘初心,永保刚入行时对吊装的喜爱。得到别人夸赞时,他会谦虚地摆摆手。不善言辞的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对岗位的热爱和责任心:“工作要从基础抓起,一步步累积经验,一点点修正错误,能做到更好就不要满足于最好。”

  技术高超

  客户点名要他负责工程

  认识林桐彪的人,都喜欢称他“彪哥”。他有多牛?中国能建广东火电下属力特公司的总工程师说:“别人不能干的,他都干得很好,那就是牛。”因此当公司接到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他来做。

  江苏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位于江苏如东沿海的潮间带上,林桐彪要负责将900吨的履带运到船上,安装国内第一批4兆瓦的风机。

  海上作业不同于陆地,风浪大时能把整艘船吹走,更别提对吊杆操作稳定性的影响了。“海上作业最难的,就是你在吊装的同时,还必须克服海浪的摇摆。跟陆地上的吊装相比,难度倍数提升是几何式的”,林桐彪说。工程历时一年,他以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积累的经验,不负重托,顺利完成了任务。

  除了海上作业,核电站的吊装任务挑战也很大。“一根操纵杆就关系着几十条人命,大型起重机械一经损坏就是一个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在做核电站的吊装工程时都是捏着一把汗。”林桐彪说。

  位于粤西沿海的阳江核电站,总投资近700亿元人民币,是继大亚湾核电基地后在广东建设的第二个大型核电基地,其中的穹顶吊装工作就是由林桐彪负责。核电反应堆的穹顶吊装,讲求技师操作快慢的切换。首先,要将穹顶吊到几十米的高空,然后在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技师要完全根据指挥员的指挥,对准螺栓将穹顶放下。“微调的时候要慢,无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快,整个过程要做到既精准又高效。”师傅谢为金说,林桐彪每一次都是稳稳当当,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好的工作质量完成。

  因为常年工作经验的累积,林桐彪在起重机操作方面的技术和声名已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很多投标业主会点名要林桐彪负责穹顶吊装工程。

  为人“稳”“静”

  将900吨机械拆装时间减少一半

  为啥他的技术这么牛?这与林桐彪为人“稳打稳扎”、“静心钻研”有关系。

  林桐彪1992年来到广东电力学校接受培训,1993年正式进入吊车行业。三个月的学徒生活,他真正操作吊车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吊车的维修保养、清洁、整固。林桐彪的师傅李广荣还清楚地记得,别的学徒一下班就都去玩了,他却还在看说明书;白天工作的时候,就他总钻到车底,仔细查看油路气路的结构。老师傅要求学徒对吊车物件的重量有精准了解,他就反复练习,做到目测判断;要求对吊臂吊物时的距离感有准确把握,他就专门研究,做到定点确切。

  林桐彪第一次上机操作的是一台16吨吊车,别人都有“磨合期”,就他上手最快,操作得最稳。他能有这么强的实操能力,不仅是因为学习能力强,最重要的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李广荣说,林桐彪甚至光听油门和发动机的声音,就可以知道吊车有什么毛病,是哪台吊车在工作,“他就是懂得总结经验”。

  除了将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普通的吊装作业中去,林桐彪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沉心静气悉心钻研,配合公司完成了900吨履带机械拆装工法技术的革新。因一般公路只能承担40吨的重量,以前每做完一个工程,900吨重履带机械就要拆散后分别运输,到达目的地再重新安装起来。上万个部件,一套程序下来要花约15天。林桐彪想了很多办法,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反复试验如何充分利用空间,最终将拆装时间减少到7天,为每次拆装省下15万元。

  古有卖油翁穿钱孔倒油而不湿钱币,今有林桐彪稳扎稳打吊装精准。他不擅长言语,只懂做事。他的“静”使他甘于吃苦,他的“静”使他愿意慢慢磨刀,他的“静”成就了他在这行的大能。

  “几十年都有这种态度,积累下来(操纵吊车)自然就准确了”,林桐彪表示,哪怕再累再苦的活,在他看来,都要认真,要努力,要坚持。

  竞技高手

  起重机穿针、吊鸡蛋不在话下

  作为长期在施工生产一线的一员,林桐彪担任1600吨特大型起重机机长,吊车生涯二十多载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平、稳、准,是他的工作秘诀。

  不仅仅在工作中,在多次行业级以上的技能竞赛中,他也一直保持着一二名的位子。2007~2009年中央电视台状元360等节目曾专题介绍,林桐彪在无数观众的面前展示起重机吊鸡蛋、起重机穿针等高难度动作,均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出神入化地完成。

  2008年,林桐彪在中国吊车先生大赛上获得冠军。2009年,林桐彪参加首届国际吊车能手巅峰大赛,要用400吨吊车将一辆4吨铲车吊起,再将挂在铲车车轮上的四个灯笼挂在指定钩架上,最后将铲车停放在30米高的平台底座上。用400吨吊车去完成重量几乎可忽略不计的灯笼的钩挂,做起来绝非易事。林桐彪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与细心的观察,夺得大赛冠军。同年,他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不过,林桐彪并非机器人,比赛中也有失误的时候。“就在最近的一次初赛中,突然下起了雨,我视野模糊,没操控好吊臂,只拿到了第四名。”他的师傅心急如焚,担心初赛成绩会影响到决赛名次。林桐彪安慰他说:“不论怎么样,我做好我自己,不管结果,做好每一个动作,就OK了。”最终,他果然不负众望,弥补了初赛拉开的差距,一举拿下冠军。

  现在的林桐彪也成了众多学徒的师傅。年代不一样,徒弟也不一样了,相比他当学徒时的“一切从零开始”,现在的学生都多少有点技术知识。但无论基础好坏,他首先强调的始终都是爱岗敬业的态度和责任心,“这是学技术的关键”。

  同题问答

  南都:你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林桐彪:爱岗敬业,责任心要强,工作要认真,凡事追求完美,由小积累到大。

  南都:如何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林桐彪:带徒弟时,毫无保留将技术传授给徒弟,徒弟好就是我们好,我们光荣。其他都不是问题,爱岗、责任心这种才是主要的,有把这件事情干好的心理就不成问题了。爱岗和责任心强,是学技术的关键。

   报道地址: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11/02/content_8320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来源: )